(网经社讯)11月7日,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博士受邀出席由央视网、中国互联网协会、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并发表《2025年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新洞察》主题演讲,围绕数字人产业的技术演进、政策驱动、市场格局及城市实践等维度,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行业洞察,解读数字人产业的“技术突破、场景深化、生态构建”。本次论坛首次发布了《2025年中国数字人城市发展指数20强》。深圳、北京、广州、上海位列前四,无锡以83.18分位列全国第六,并在“应用场景”维度以满分20分位居全国第一,成为数字人“场景化落地”的标杆城市。
核心观点
市场规模:2030年中国数字人核心市场规模将达935.6亿元
2024年中国数字人核心市场规模为339.2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935.6亿元;2024年数字人带动市场规模为4785.3亿元,预计2030年为10468.6亿元,产业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市场结构呈现核心与带动规模同步攀升的良性发展格局,体现数字人技术对关联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已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现状:AI驱动数字人产业生态加速成型
数据显示,全球AI芯片市场2024年达630亿美元,为数字人产业提供核心算力支撑;同期中国AI大模型市场同比激增108.1%至294亿元,持续驱动数字人交互能力升级。当前产业格局加速成型,头部企业聚集效应显著,虚拟偶像、数字员工等细分领域深化发展,市场投融资活跃。在2025年中国数字人城市发展指数中,深圳领跑,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紧随其后;无锡位列第六,依托深厚制造业基础与配套优势,在技术落地与场景拓展上形成差异化特色,成为长三角产业增长关键极。
发展趋势:通过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构建可持续商业闭环
未来数字人产业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技术层面加速多模态交互与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突破,推动高拟真数字人制作成本持续下探;合规体系逐步完善,聚焦数据安全与人格权益授权机制构建,形成跨平台协同监管框架;商业模式从同质化低价竞争转向深度IP运营与垂直行业场景融合;最终通过技术降本增效与生态协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商业闭环,全面释放产业规模效应与市场价值。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节选)第一章 中国数字人产业市场发展背景概述
数字人定义与类型特征
数字人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形象接近的数字化人物形象,其核心特征包括拟人化表现和智能化交互能力,能够在数字空间中独立或辅助人类完成多样化任务。随着技术迭代与认知升级,早期“虚拟数字人”中的“虚拟”二字逐渐被剥离,强调其作为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的技术实体,在媒介传播、服务导引、行业应用等场景中发挥实际效能。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驱动力:数字经济扩张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约为63.2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70万亿元,反映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数字人产业提供了技术底座、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推动数字人在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不断突破,成为数字经济生态中极具活力的产业板块。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驱动力:AI技术赋能

(节选)第二章 中国数字人产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数字人产业核心市场规模及预测分析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人核心市场规模为339.2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935.6亿元;2024年数字人带动市场规模为4785.3亿元,预计2030年为10468.6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数字人产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时代,未来产业需进一步突破情感计算、实时渲染等技术瓶颈,并在数字资产权属、伦理规范等层面完善规则,才能支撑其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生态构建的跃迁。

中国数字人产业链图谱

数字人产业基石稳固,国产破局正当时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在2024年达到630亿美元,2025年有望突破700亿美元;尽管同比增速逐步放缓,仍保持可观增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数字人产业链上游的AI芯片是数字人运行的算力基石,目前国际厂商技术领先,但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对产业自主可控至关重要。

集成电路扩能持续赋能数字人产业未来
数据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从2015年的1087.2亿块增长至2024年的4514.2亿块,期间虽经历短期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供给能力。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持续扩大的产能基础有效支撑了数字人所需的感知计算、实时渲染与交互控制等核心功能实现。随着智能终端与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持续释放,集成电路的稳定供应将继续夯实数字人产业链的支撑体系。

AI大模型加速赋能数字人产业跃迁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已达到294.16亿元,同比增长108.1%,增长势头强劲。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AI大模型通过持续迭代与多模态能力提升,为数字人生成与交互提供关键支撑。其行业渗透率正快速上升,推动数字人应用场景不断扩展。预计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加速,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95.39亿元,2026年有望突破700亿元,持续赋能数字人产业演进。

(节选)第三章 中国数字人城市产业竞争力指数分析
2025年中国数字人城市发展指数榜(一)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数字人城市发展指数排名第1位的城市为深圳市(92.92分);排名第2-5位的城市依次为北京(91.21分)、广州(89.28分)、上海(86.36分)、杭州(83.28分);排名第6-10位的城市分别为无锡、南京、苏州、郑州和重庆。

2025年中国数字人城市发展指数榜(二)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数字人城市发展指数排名第11-20的城市依次为合肥、成都、厦门、武汉、福州、天津、嘉兴、济南、佛山和东莞。

2025年中国数字人城市发展指数榜(三)
数字人产业城市发展呈现“综合引领与场景深耕”双轮驱动特征,一线城市依托核心优势领跑。深圳产业规模领先,集聚南山区数字创意产业园等集群,推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落地;上海经济潜力突出,联动张江AI小镇与长三角制造产业,构建“技术-产业-资本”协同生态,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无锡作为新一线城市,应用场景维度领跑,依托物联网、智能制造基础,将数字人融入工业质检、文旅导览等实用场景;作为无锡高新区重要科技载体,无锡软件园通过“犀数工场”等示范场景支撑数字人技术转化,形成“场景驱动、实用导向”的差异化优势,为数字人从研发到应用提供新路径。

(节选)第四章 中国数字人生态发展案例研究
央视网小C:主流媒体IP化标杆
数字人“小C”是央视网打造运营的3D超写实数字虚拟主播,定位为性格开朗明媚、胆识过人的元气少女。作为总台体系内首个常态化运营的超写实数字人,出道近2年,因完成国内首个直播连线采访人大代表的数字人采访案例而“破圈”引发关注。目前已推出200余条内容,社交平台粉丝超200万,全网传播量达亿级。

央视网小C:跨领域应用范例
央视网数字虚拟主播小C凭借其高精度建模、实时驱动渲染和多场景应用能力,已成为主流媒体智媒转型的标志性成果。通过在两会议题、国际赛事、文化时尚、晚会节目等多元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小C不仅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和传播影响力,更探索了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媒体新形态。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和应用场景拓展,小C将继续引领媒体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主流价值传播注入新活力。

无锡数字人矩阵:政务数字化标志
无锡数字人矩阵以创新形象与智能交互为核心亮点,彰显了无锡在推动智能体技术落地与城市服务数字化表达方面的前沿探索成果。其中,作为全国首个城市政务虚拟代言人,“欢曦”凭借高精度3D建模与多模态交互技术,显著提升了政务效率与国际传播效果;企业服务代表“福宝”聚焦十大主题,提供定制化政策报告与工单流转服务;数据局“小城”“小运”则依托深度学习能力与海量政务知识库,精准解答公众咨询。

无锡数字人矩阵:长三角数字治理标杆
无锡政务数字人矩阵是长三角地区首个系统性落地应用的数字治理标杆项目。该矩阵整合“福宝”“格智AI助手”等虚拟形象,覆盖灵锡App、锡企服务平台等20余个政务场景,提供政策精算、智能导办等十大主题服务。依托“知惠”政务大模型,实现7×24小时预判式响应,并深度融合警务、文旅等垂直领域,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为江苏省数字化转型贡献实践样本。

央视数字人工厂:产业级技术平台
央视数字人工厂是央视网在无锡打造的数字人产业标杆平台,集生产、服务与展示平台于一体。具备2D&3D多风格数字人定制与驱动能力,覆盖新闻、政务、文旅等多元场景。通过一体化工业级生产流程与全链路闭环模式,致力于以数字人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构建数字经济新引擎。央视网数字人以全链路闭环模式推动AI数字人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提供降本增效与场景落地的解决方案。

央视数字人工厂:AIGC数字人智能生产

(节选)第五章 中国数字人产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最后,报告从技术赋能、场景深化、生态构建、政策与市场联动等方向,就2025年中国数字人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解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数字人产业的竞争重心正从单一技术应用转向“技术创新+场景深度+生态完善”的综合能力比拼,从泛场景覆盖转向垂直领域精细化运营,从外部流量依赖转向自有数字人体系的构建与价值挖掘。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场景深化与生态完善,数字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转型升级、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抓手,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